2018/9/5
最近就如何在英國做生意這一話題采訪了有關貿易界和法律界人士,他們分別從各自熟悉的領域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遵守當地法律法規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英國法律制度比較完善,市場運作機制成熟健全。《英中交流》雜志最近發表題為“‘走出去’————在英中資企業的經驗”的文章指出,中資企業習慣了中國正在完善而又富有彈性的法律體系,對英國法律環境有些不適應,在英國動輒就因行為擦邊而觸犯法律,惹上官司,只得不斷“交學費”。有關人士指出,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有關法律條文經常在變動和修訂之中。例如稅法,雖然基本框架不變,但有關稅率,如個人所得稅、公司稅以及公司和員工分別繳納的國民保險稅,年年都有變化。在這方面,除了請專業會計公司提供服務外,從事經貿業務的人員也應時常跟蹤,做到心中有數。
中化歐洲集團公司負責人說,英國嚴密的稅收制度從各個方面限制了企業以不正當手段將應賦稅的款項挪作他用。英國國家稅務局對跨國公司的經營利潤所得稅盯得最緊,想要逃稅是不可能的,即使逃過這一關口,有關稅法條款會在下一個關口等著你,即便通過了審計,也不等于稅務局就能夠接受。如果有公司注冊資本金過低,業務量卻很大,貸款債務比例過大,稅務部門就會按某種比例加以核定,要求補交稅款。
中資公司做金融業務,獲利匯出英國時要扣除10%的稅收。按照有關法規,公司與總公司和海外兄弟企業之間的生意,英國官方也會監管有關的交易是否符合正常價格。公司的招待費,不能作為經營成本免稅,而要繳支出稅。英國稅務部門甚至關注公司的公車私用問題,一旦查實也將作為個人的一項收入追繳這部分個人所得稅。
在英國做經貿生意,必須做到法律手續完備,嚴格遵紀守法,堅持合法經營,否則將對海外公司的長期發展構成隱患。目前在英國的中資公司都取消了內部賬,只有一本明賬,并將所有業務活動和資金流向公開、透明。為了做到這一點,在英國的中資公司大多成立了風險管理部,實行財務與業務分離制度,每筆交易都由一名財務人員和一名業務人員共同簽字,業務款項在合同項下付款,實行前臺進行交易,中臺控制風險,后臺財務監督資金的控制制度。
中國五礦英國金屬礦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鑒于過去發生過大筆貨款由于對方宣布破產而無法收回的教訓,總公司風險管理部已作出決策,規定了總經理的權限,總經理有一票否決權,但沒有一票贊成權,總經理的權限受到業務員的一定制約。
這位負責人說,做生意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出口規模與效益始終是一對矛盾,有時為增加出口和完成出口任務,放寬付款條件,但風險卻在上升。眼下,首先要把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利潤額度之內,其次要根據交易額大小和客戶信譽度高低來作決策,以減少失誤和損失。如果從長遠看,現行貿易體制還需要不斷改革和完善。
切記不要自相殺價
在英國的中國經貿界人士普遍認為,現在外貿體制變了,獨家經營時商品價格由一家說了算的情形已成為過去。但同時也應當看到,自相壓價,無序競爭的現象十分普遍,問題相當突出。若不及時加以解決,不僅會大大影響出口效益,還將丟失中國商品的海外市場,嚴重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中糧鵬利(倫敦)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此頗有感觸。國內出口企業惡性競爭、競相壓價,已使原本低價的農副產品交易沒法做了。以往英國和歐洲是中國的重要花生市場,現已被迫退出。原因是你要開信用證,有人就放寬貿易條件說,可以不開信用證,還有人馬上冒出來說可以三個月后付款,另外更有人答應六個月付款。就這樣,你要規范,別人不要規范,你不愿意做,別人卻能做。現在花生出口到國外,甚至要等到工廠化驗室確認指標合格后,才能付款。如果花生水分、榨油率不達標,弄不好就以每噸500美元的價格,當鳥食賣了。沒有行業法規,做生意低人一等,讓人看不起。難怪有的英國商人說,中國人生意好做,中國公司錢好騙。
積極參與行業協會
英國的國際貿易有嚴格的行業規范。
要在英國做生意,就要了解有關行業的商業環節、組織機構和行為規范。英國各行業都有自己的協會、組織,有自己的章程、習慣和風格,不了解行規就沒法做生意,別人也不會同你做生意。
如果想把商品賣到英國超市,必須找到超市的供貨渠道,找到中間環節。英國超市聯盟規定,各家超市不得自行采購商品,以保證商品質量,防止不合理競爭。像特斯科、阿斯達等大型連鎖超市,由于有行業協會規范和固定供貨渠道,它們都不必投入人力去檢驗商品質量、技術標準、包裝規格和衛生指標。因此要打入超市首先要加入該行業協會,提出申請,接受行為規范,合乎資格,成為會員,才能進入市場并占據一席之地。
為了適應國外行業規范,國內也應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協會主席應由具有豐富經驗的業內人士或專業人士擔任,以保證行業自律的有效性和權威性。據此間業內人士介紹,英國行業協會自律做得很好,例如要做白糖貿易,必須加入總部設在倫敦的世界糖業協會,成為其會員后才有資格做糖的國際貿易,也就是說,要首先提出申請,經過審查,確認你接受了行業規范,才準許做糖的生意。該協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年會,年會上除了正式的年度報告外,便是會員之間的相互交流、串門拜訪,看來同行并非一定是冤家。世界糖業協會是很具代表性,很有特色的行業協會。
英國政府不管企業經營和商業道德,而糖業協會則是嚴格的行業自律機構,政府不管的均由它來管。協會成員之間的貿易規范和信譽記錄就由它來管。如果某年某月,甲方成員與乙方會員有一筆生意,乙方不守合同賴賬,甲方告到協會,糖協經調查確認后,便通報所有成員關于乙方不守信譽的記錄。如果乙方再次發生類似事件,協會將發出通報,宣布取消乙方的會員資格,今后就誰都不能與之做生意。
上網獲取商業信息
此間貿易專家認為,中國貿易人士想到國外一顯身手,有關如何談判、簽約、付款、成交等商品貿易環節,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也沒有現成的答案。他們認為,國內會做貿易,國外也一定能做,問題在于如何跟上信息時代的潮流,在于企業上網獲取和處理大量信息的速度和能力。一家想要走出國門的企業,如不能上網搜索想要獲得的信息,這在當今是不可思議的。貿易專家們建議,想到英國來做生意的企業首先可以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的中文網站:www.chinese—commercial.org.uk。在這一網站上,可以了解中英貿易的總體情況以及各類商品的市場需求。該網站關于貿易欄目下設有:英國貿易體制、政策法規、進出口商品結構、主要商會協會等。在投資欄目下有:投資須知、運作經驗、行業發展、經濟預測等。雙邊經貿欄目內容包括:雙邊貿易、對華投資、經濟合作以及生活習俗、訪英須知、動態信息等諸多內容供查詢。另外,該網站還有與我國外經貿部、駐英使館等其他網站的鏈接功能。
英國有關方面的網站有英國國際貿易署網站:www.tradepartners.gov.uk。英國投資局網站:www.investuk.com 。英中貿易協會的網站:www.cbbc.org,以及國內大公司駐外網站,如五礦英國金屬礦產有限公司:www.minerals.co.uk,中糧鵬利(倫敦)有限公司:www.topglory.co.uk 。
這些網站能大體滿足有關企業來英國做貿易的要求。進入這些網站還可以同別的有關網站鏈接,獲取更多所需要的商貿信息,包括市場調查、商品供求、貿易談判、簽約條件、付款方式等等。
加強貿易法制觀念
英國著名的泰勒—喬因森—加勒特律師事務所英國執業律師劉亞民就在英國開展經貿活動告訴記者說,英國法律比較復雜,不易弄懂,非專業人士就是在英國做了十多年貿易,也感到只是“一知半解”,但有關法律又對貿易全過程產生執法效力。在英國,雙方同意簽訂的商業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隨意推翻,如果違約,損失應由違約方自己承擔,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中國企業來英做生意,只有不斷加強法制意識,才能避免吃虧上當,目前有不少企業或出口商在英國做生意,往往出了問題時才找律師,經濟損失已很難挽回。中國公司往往投資幾十萬、幾百萬英鎊,也不愿意付一筆律師費用。
對此,劉亞明律師希望提醒我國貿易界人士,在英國開展經貿活動時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同中的“保護產權”條款。貿易成交簽約時寫上“保護產權”條款(Retention of Title)十分重要,英國商人有意不寫上這一條就設下了一個陷阱。這一法律條款規定,賣主的出口貨物到達買主的倉庫,只要貨款一天沒有打入賣主賬上,這批貨物還是屬賣主所有。有的貨物批量大,價值高,買主公司小,一旦宣布破產,破產管理人依法清算資產,這批貨物就會遭封存,作為破產公司的資產處理。如果合同上寫明保護產權條款,這批產品就能與破產公司的資產分離,在它破產的情況下,也能照樣拿回來,可以避免經濟損失。
二、聘請當地代理要謹慎行事。中國公司與英國和歐盟商人做生意,不能隨便指定代理,弄不好會引起爭議和法律訴訟。這叫“請神容易,送神難”。歐盟有一條“商業代理指定法”(European Commercial Agents Directive),高于英國法律,解除代理合同要付至少一年的傭金,其金額甚至是雇用期間幾年傭金的總和。建議中國企業最好自己做或請經銷商。一旦根據合同指定代理,就很難中止代理合同。
三、與英方合資,簽一份完善的協議是關鍵。劉亞民律師說,在英國沒有合資法,雙方合資的法律依據是公司法和國際貿易法的匯總,因此很復雜,難度大,一定需要有經驗的律師來協助審查有關合同。合資項目成敗取決于合資協議,協議寫不好會功虧一簣,以失敗告終。協議應寫明股東如何注入資金,以何種方式投資,權利義務以及職責范圍等。有關如何中止合資協議,如何撤出股份的條款同樣也很關鍵,否則一旦出事,一分錢也收不回來。
四、注意保護知識產權。劉律師說,中國公司要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意識,及時注冊自己的網站域名(Domain Name),保護自己的品牌。有兩家中國公司因在英國忽略保護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被別的外國公司搶先注冊而引起糾紛,結果花了很多冤枉錢。
五、英國有信息資料保護法。1998年,英國頒布了數據資料保護法,規定未經英國信息專員(Information Commissioner)登記許可,公司及個人不得使用存在公司計算機里的個人資料。
在英國的中國貿易界和法律界人士認為,中國企業應當大膽走出去,另一方面,應當是有條件的企業首先走出去,而不是一轟而起。另外,走出去也要量力而行,不一定馬上做成生意,搞一筆投資,可以先作些市場調查,走出去開闊視野,結交商界朋友,熟悉當地法規,探索有關渠道和商機。這樣,既開拓進取,又穩扎穩打,會有利于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長期生存與發展。
來源:IGLASS
聲明:本文推送時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留言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上海旭本貿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